在当前大国竞争的激烈交锋中股票配资开户费用,稀土和芯片正逐步演变为决定产业链生死的“刀”与“盾”。过去几年,中国在全球稀土领域占据压倒性优势,成为打破美方技术封锁的关键筹码之一,迫使美国在EDA软件、航空发动机等领域退让。
究其根本,稀土的战略价值早已超出一般资源品类范畴。无论是新能源汽车、战斗机、航母、坦克、导弹、还是夜视设备、激光测距仪与雷达系统,核心部件几乎无一例外依赖高纯度稀土材料。没有稀土,就没有现代军工与高端制造。
然而,近日一连串美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新动作显示:它正以极高的政治意志,试图打破对中国稀土的依赖,并且不惜照搬中国“举国体制”的发展路径,倾国家之力打造完整的稀土产业生态。
这不禁令人思考:稀土这张王牌,我们还能握多久?如果10年后,西方国家完成产业链自主化,中国当前的稀土主导地位是否会被动摇?
一、美国频频出手,稀土“国家队”浮出水面
7月10日,美国国防部出资4亿美元,认购芒廷山口材料公司(MP Materials)可转普通股的优先股,瞬间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,持股15%。此举直接将美军工体系与稀土产业链挂钩。
值得注意的是,MP公司是全美唯一具备从稀土开采、分离、再到永磁体制造的全链条能力的企业,掌握全球15%的轻稀土资源,并拥有世界第二大稀土矿。
美方与其签订长达10年的保价采购协议,钕镨价格锁定在每公斤110美元,远高于中国市场当前价格(约52美元),这背后显然不是简单的商业逻辑,而是战略资源调控。摩根大通、高盛等华尔街巨头也同步注资,合计为其筹得11.5亿美元,用于扩产重稀土分离能力。MP公司当前稀土氢化物产量创下新高,镨钕氧化物提纯量同比飙升5倍,并计划2025年起量产永磁体,到2028年达到年产1万吨规模。
与此同时,美国在重稀土领域最大的缺口也被迅速补上。拉马科资源公司近日在怀俄明州布鲁克矿启动稀土开发,估算储量达170万吨,重点布局美国极度紧缺的重稀土元素。开工仪式上,美国能源部长、州长等政要亲临现场,配套的税收减免、财政补贴、收购合同等一应俱全。这种国家层面的一站式支持,几乎与中国模式如出一辙。
二、稀土成全球战略重点,西方“组团”围堵中国
美国的动作只是开端。欧洲、日本、澳大利亚也已联动布局,企图建立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。
欧盟出台的《关键原材料法案》设定目标:2030年前,欧盟境内实现10%的稀土开采、40%的本地加工能力、25%的回收利用率,同时将对任何单一国家的依赖降至65%以下。法国、德国、英国也分别出台各自的供应链保障措施。
日本则更进一步,试图构建“印太稀土联盟”,与美国、印度、澳大利亚合作,绕过中国。京都大学及其产业合作方正积极研发提纯和分离技术,以期替代中国技术主导。印度、越南、土耳其等也纷纷加入全球稀土竞争,意图抢占未来稀土产业高地。
特朗普近日对巴西挥下关税大棒,除政治因素外,分析普遍认为还与巴西稀土储量全球第二(约占20%)相关。控制稀土资源国,成为美国遏制中国产业主导地位的隐形手段之一。
三、中国稀土产业:优势明显,但挑战迫在眉睫
从当前数据来看,中国在稀土领域依然遥遥领先:
储量方面:中国占全球近一半;
产量方面:全球70%由中国供应;
精炼方面:中国拥有全球92%的精炼能力;
技术方面:中国掌握78%的分离专利;
成本方面:中国加工成本低30-40%,效率高40%;
环保方面:中国拥有独家的高效除污技术,废水回收率达90%,废渣可循环处理,而美国在环保处理上成本高出30%-50%。
尤其值得关注的是,美国虽然拥有部分稀土资源,但因缺乏精炼能力,不得不将从其他国家进口的矿石转运至中国进行提纯。今年1-4月,中国从美国进口稀土矿17589吨,占同期进口总量的99.5%,实际正是帮美国做加工“后勤”。
四、技术优势是核心壁垒
中国拥有一整套全球领先的稀土精炼工艺:
“流水溶液分离法”:可将17种稀土元素提纯至99.999996%,生产过程低污染甚至无污染;
“碳酸氢镁法”:用于北方轻稀土,大幅减少结垢,回收率超99%,并实现水、镁资源循环;
“浸萃一体化工艺”:针对南方重稀土,缩短工序,回收率提升20%,并彻底消除氨氮污染;
高纯氧化镧、镨、钕等产品的制造成本和分离效率全面领先。
这些技术被中国牢牢掌握,严控出口,成为我国手中最强的产业护城河。
五、西方想“脱钩”,难度有多大?
若西方要摆脱中国稀土依赖,必须突破以下五大难点:
核心技术缺失:没有精炼技术体系,就无法掌控产业主动权;
矿产资源控制不足:需全球布局、收购高品位矿区;
环保政策约束大:难以开展大规模高污染作业,除非修改相关法律;
能源与人力成本过高:电价比中国高2-3倍,加上人工费用优势不在;
人才储备不足:欧美稀土相关专业人才缺口超过80%。
有业内估算,若要在10年内完成稀土全链条建设,至少需投入3000亿美元。而若政策频繁摇摆,这一周期可能被无限拉长。
美国国防部亲自下场“控股”稀土龙头公司,说明它试图压缩产业重构周期到10年甚至8年内完成。
六、下一步:中国如何应对?
面对国际竞争的加速,中国在巩固稀土优势的同时,也需未雨绸缪:
第一,技术封锁继续加强。通过加快技术代际升级、完善专利布局、严格保密体系,构建“技术壁垒+专利封锁”双重锁链。
第二,核心人才战略不可松懈。要防范技术外泄、技术骨干被境外“挖角”,加强人员管理和激励机制。
第三,加快海外矿源控制。不只是国内扩储,也要在全球布点,防止资源国“翻脸”,同时建立风险反制机制。
第四,芯片与稀土联动推进。稀土是盾,芯片是矛。若中国能在半导体领域取得重大突破,即便未来稀土优势被削弱,也有其他“王牌”接替。
未来十年,西方国家或将建立起独立的稀土产业链,但同时中国也有望在芯片等关键科技领域实现突破。届时,围绕“稀土”展开的大国博弈,也许将转向新的赛道。
今天的稀土优势股票配资开户费用,是多年积累、技术积淀和政策护航的结果,不会轻易消失。但中国要清醒认识:再强的产业优势,也不可能永恒不变。我们需要在巩固当前胜势的同时,锻造下一代“杀手锏”。只有这样,才能始终掌握全球科技产业竞争的主动权。
富兴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